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呈现自己【心智化共学小组】

症状网络 症状网络 Symptoms Network 2022-08-09

6.13 | 阴转晴



心智化共学小组

症状网络











如何在社会中

呈现自己





活动前言

活动设置

活动内容



01.

Preface

活动前言











I heard the echo

JUNE




为什么有人要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为什么常常可以观察到许多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不同场合区分亲疏远近作出不同的行为构成了许多“潜规则”。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与社会取得平衡,并且建立起自洽的人格?

人们在社会中如何“行动”出亲疏远近进而出现社会的潜规则?
本次共学小组结合社会表现中的场景,以及心智化理论,进行心智化运用在社会场景中的实地练习与应用,了解社会中的“潜规则”,以及我们如何应付它们。人们如何建构起自己的面具,应付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参加“在社会中如何呈现自己”,你能参与讨论:

1.从不同视角看待人与人交流时所思考的方式,提升心智化。

2.深入讨论和反思自己的观点,拓展社交的更多视角。

3.练习在公众面前讲话的能力,有多次练习机会。


面向人群: 


正如我想要自学提升心理咨询的医学生、心理学爱好者,精神疾病康复期的个体,如果当下仍然处在疾病发作状态,或是人格障碍者,可以作为自我调节辅助以及自学资源,但是还要结合药物与个体心理治疗。 







活动前言

活动设置

活动内容



02.

Set up

活动设置




Eventually swaying in the desert oasis


每次时间两个半小时,总共五次,共十小节,每次由两个小节组成,每一个小节会进行一个章节的讲解,以及小组成员借由文字互动以及语音或视频互动对该小节的内容进行练习。参与者不强制买书,因为分享笔记。



活动形式:

每一小节内容包含:

(1)第一部分:理论讲解,当次笔记分享,所以并不一定要买书。

(2)每小节均有文字互动环节:每一小节在开始时会设置当次主题,在当次活动中。

(3)每次均有开麦分享环节,有设置的结构性开麦、开视频互动,分享自身经验,轮流发言,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


Ps: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互动,才是共学的精髓,为了鼓励小组参与,以及改善拖延症,不在活动时间之外设计作业,只需在活动内投入即可,

参与时预交300押金,每小节的文字互动以及开麦互动均参与者算是全勤,五天活动结束后退押

活动开始前可退出,活动开始后无论各种原因请假、参与但是不发言者视为缺勤。每次活动均会记录成员互动参与情况,活动结束后,全勤者申请退还押金。


带领者:Circle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本科复旦大学临床医学,辅修宗教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研究抑郁和焦虑的治疗,non-binary,2012年开始学精神分析,打酱油的人类学爱好者。在学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对一切抱有好奇,永远在研究的路上。

时间:6/18,25;7/2,9,16(周六晚上)六天每天晚上的20:00-22:30。

人数上限为15人。

报名请填表格后添加小助手微信symptoms_network,缴纳押金后拉进活动群,即算报名成功,活动信息在群里发布。








活动前言

活动设置

活动内容



03.

Content

活动内容







Eventually swaying

 in the desert oasis






五次内容概要


第一次 对内以及对外 人靠什么区分亲疏远近,如何建构起对于“内部人”以及“外部人”的角色?为什么遇到不同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说话方式。

第二次 区域与区域行为:我们在“不同的场合”,自己“扮演不同的身份”,因此会需要有不同的言行,我们要怎么去识别和调整自己?

第三次 不协调角色:为什么有些人会刻意表现得暴力、粗俗,为什么和某些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难以融入的尴尬?和一群人没有共同话题的时候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第四次 角色外沟通:有时候为什么常常会有人说别人坏话?在对人需要有请求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所在的环境是否有一些“黑话”,一说就觉得像自己人?

第五次 印象管理:为什么说很多时候看似在“说别人八卦”,是在建立信任?




点击查看一周年纪念总结:

症状网络一年到底做了哪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